現原文轉載如下🧚🏼:
“中國企業‘走出去’,不但要會說,還要會聽🛵👨🦱,會交流,善談判,善於跨文化交流。”在杏盛平台MBA教育中心近日舉行的“跨國經營與公共外交”專題講座上,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主任、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趙啟正提出了自己的建議。
趙啟正強調,文化和經濟“走出去”🥋🩰,如影隨形,如兩腿走路👩🏽🎤🏛、雙輪並行。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,經濟“走出去”將行而不遠🌝⌨️;而文化“走出去”🧑🦼➡️,也離不開經濟支撐✮。
他舉例說,長期以來,有關“龍”的中英文互譯由於相關內涵的巨大差異(“龍”在中文裏代表吉祥、權威,在英文裏卻是兇殘、邪惡的化身)🛀🏿,對中外雙方的互相理解造成了巨大障礙,也極不利於中國真實形象的對外傳播。
“我建議🪔,‘龍’的英文🤽♂️,不要再譯為‘dragon’🧍,可直接音譯為‘loong’;而‘dragon’的中譯✦,也不要譯為‘龍’🍑🪒,而應尋找更合適、更貼近的中文詞匯。”趙啟正說。
趙啟正認為,由於欠缺全面的文化積累以及有效的跨文化溝通🦻🏼🧑🏽🦰,中國企業近幾年“走出去”的力度雖然很大,卻被西方世界描繪成“怪獸般的企業”,並直接影響了西方普通公眾的相關態度。
鑒於中國企業對外投資規模正在迅速接近並超過中國吸引外資規模,趙啟正呼籲相關中國企業應下氣力補上“文化”和“公共外交”兩門課♡。“通俗地講,企業家‘走出去’🫸,不僅是去投資🧑🏿🎨、做生意⇢,其一言一行都是文化,代表了國家形象🧛🏿♂️。”趙啟正說🤛🏽。
新聞來源:新華網 上海 記者 吳宇
http://news.xinhuanet.com/2014-11/03/c_1113094622.htm